台灣地區之機械鑿井,肇始於民國三十年代末期,台灣機械農墾處,鑒於政府因遷台後人口激增,為解決軍、民用水及配合農、工增產,遂利用已有的鑿井機械,成立鑿井工程隊,並於民國三十八年冬首先在屏東德協興建試驗井,藉以訓練鑿井技術人員,翌年正式對外承辦建井工程。
台灣機械鑿井從有系統有計劃的地下水開發,應從台糖公司三十八年冬委託美國莊士敦鑿井公司,聘請嘉納(Mr.Gardner)和斯東納(Mr.Stoner)等二位博士來台所做的勘查,並於三十九年七月正式開鑿深井,至四十六年六月計在各農場完成深井117口開發期。
台灣作有系統並且大規模以機械鑿井,開始於民國四十七年台灣省建設廳轄下成立地下水工程處,初步預計於雲林縣開鑿深井250口萌芽期。
台灣光復後至五十年初,台灣民間於屏東和濁水溪等沖積扇區域,陸續利用八卦輪人力鑿井機,開鑿自流竹井以灌溉農田,但這段期間已由簡易的人工設備,漸漸由機械鑿井設備所取代。
政府自從美國引進鑿井機械與技術。至民國四十、五十年代可稱為機械鑿井之萌芽時期,投入人力設備不遺餘力,並且培訓眾多的鑿井專業技術人員,鑿井機械與技術也在不斷摸索試驗成長改進中。
政府從民國四十七年起,大力開發地下水源,供農業灌溉之需,開鑿水井供軍民用水。到了民國五十六年,一些熱心同業們為謀大家團結,而要有組織、有系統為同業將來之前途,及配合政府提倡發展台灣工業的大前提下,發起籌設「鑿井同業公會」,遂於民國五十七年正式成立,並經內政部核准立案,創會理事長為彭燕宗先生,會址位於現今台北市羅斯福路二段附近。
本會自成立曾三遷會址,十餘年來兢兢業業,艱苦備嘗。嗣因會務擴大,亟需在台北首善之區擇一交通方便環境幽靜之處所,作為永久會所,以便推展業務,適逢台灣區水管工程工業同業公會新建大廈,經本會第六屆理監事聯席會議及會員代表大會通過,共同議決合建大樓,地址在台北市伊通街五九巷六號,以第四層樓房為本會會所,歷時十月餘,終於民國六十九年七月落成使用為永久會址。
台灣省建設廳於63、64、65、77、82年舉辦鑿井技工考驗專案,精省後經濟部水利署亦於民國91、94、102、107年舉辦鑿井技工考驗,術科部份之場地和機械設備等皆委由本會負責。歷次均圓滿達成任務,總計經評定合格專業人數為一七三五人。建設廳和經濟部水利署每次均專函向本會致謝。103年受委託辨理地下水鑿井業已受雇技術員、技工教育訓練,回訓452人。